-
凯原法学院学术午间课堂第四讲——刑事司法研究的社会科学视角举行2022年3月23日,“学术午间课堂”第四讲“刑事司法研究的社会科学视角”在腾讯会议线上会议室顺利进行。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林喜芬教授结合自己和其他学者的多项实证研究,深入浅出地阐述社科视角在刑诉领域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具体实践。林喜芬教授首先就社科视角对刑诉法的重要意义展开阐释。其对政法法学、诠释法学及社科法学作出区分,并揭示出:前两者在刑诉领域的运用存在困境,而社科视角之研究方法、经验素材和理论模型对刑诉领域具有独特意义,使我们更加关注法外因素,借鉴社科领域的理论假设,有望实现诠释法学、社科法时间: 22-04-12 浏览次数:376
-
电院“纳米传感材料与器件”Nano-MicroLetters线上学术论坛举办4月9日下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纳微快报(英文)》(Nano-Micro Letters, NML)编辑部联合“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了“纳米传感材料与器件”线上学术论坛。传感材料和传感机制上的创新对提升传感性能和拓展传感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传感器件的传感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材料的化学成分、表面修饰、传感层微观结构和形貌等因素。微型化、智能化、便携性、高灵敏化、多功能化是传感器件的发展趋势,提升微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参数指标成为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而纳米科技时间: 22-04-12 浏览次数:376
-
[战疫进行时]交大安泰教师志愿者送餐到一线,守护徐汇校区4月9日中午起,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启动“送餐模式”。“交大安泰全体驻校老师注意,请穿好防护服,准备迎接送餐任务!”原本在校园支持核酸检测、物资运送等各项工作的安泰教师志愿者们,收到一项新任务:为整个徐汇校区学生、教职工、工地工人等近3000人运送一日三餐。交大安泰人“临危受命”,在院领导的牵头下,交大安泰全员响应,有条不紊,与国务学院、凯原法学院老师们一起,迅速组成了一支送餐队伍,从9日中午开始为师生们送餐。交大安泰送餐“小分队”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清点小组负责清点装袋,运输小组将“三蹦子”、小推车火力时间: 22-04-12 浏览次数:415
-
上海交大赵大海接受东方卫视专访:进一步优化上海疫情防控的技术和收治策略2022年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赵大海教授接受东方卫视专访,在《午间30分》节目就上海优化核酸单管混管配比、分级分类收治新冠阳性感染者方案等相关话题进行了解释和评论。现将访谈内容摘录如下。主持人:今天,上海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反复检测的目的是什么?赵大海:通过核酸检测的办法来筛检新冠阳性感染者,不可能一次就能找到所有的感染者;全国各地新冠疫情防控的经验,以及上海之前新冠疫情防控的经验已充分佐证了,必须通过多轮核酸检测,才能确保找到所有的潜在的新冠感染者。具体的原因,已比较清晰,主要是新时间: 22-04-12 浏览次数:379
-
致敬这一份拳拳医者心!校医院全体医护工作者,你们辛苦了!有这样一支队伍,在疫情如火时挺身而出24小时待命闻令而动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站岗召必至匆匆返校路,拳拳医者心来则战他们奋战在核酸采样一线坚守在防疫门诊 24小时“不打烊”不惧不怠,同心抗疫这支队伍就是校医院医务人员冲锋在前,核酸采样不后退3月22日晚,已经跟组长请战了很多回要申请进校的校医院医生张洁,终于入校。3月22、23日,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在校内为师生核酸采样(以下简称“核采”),并对校医院在校医务人员进行了核采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同时录制了相关视频发送给所有校外医务人员进行学习。时间: 22-04-12 浏览次数:385
-
特殊时期,注意防护!师生员工居家防护指南校内封闭管理进行时校外的师生员工们居家防护更不能放松特殊时期,注意防护!相信疫霾终散尽,春暖花自开做好居家封控期间的自我防护下面这份指南请你一定收好!时间: 22-04-12 浏览次数:400
-
暖心接力、24小时oncall你的需求,我们知道了,我们一起努力!校园封闭管理期间遇到问题怎么办?线上沟通交流会举行24小时on call“值班”开启学生的迫切需求有人倾听,有人回应师生防疫、生活物资如何保障?一场场暖心接力在校园里进行着源源不断为学生们送来急需物资……面对严峻的疫情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全力以赴战“疫”守沪回应需求 守望相助师生有所呼,上医有所应。医学院多措并举,倾听师生意见和建议,落实事事有回音。一周之内,两场“我们在一起”沟通交流会在线上举行,院领导和学生们屏对屏,坦诚交流。会后,医学院迅速梳理学生反馈的28项需求,包括医食住行用网等生活诉求、防时间: 22-04-12 浏览次数:411
-
你守护人民平安,我守护孩子成长——我校开展“爱心云托班”助力一线抗疫人员子女教育这个特殊的春日里,无数抗疫人员奋战一线,他们留在家中的孩子怎么办?为缓解参与本轮疫情防控的医护、公安、社区等一线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我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积极参与上海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线上托管班(以下简称“爱心云托班”),“你守护人民平安,我守护孩子成长”。携手并肩,共克时艰3月30日晚,我校爱心云托班顺利开讲,第一批“老师”来自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的24名志愿者,他们组成12个工作小组,面向37位抗疫一线子女开展服务。志愿者们根据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不同年龄的特点时间: 22-04-11 浏览次数:1263
-
温暖守护24小时!东华驻楼辅导员工作纪实面对校内外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有这样一行人他们第一时间进驻学生宿舍楼栋开启24小时线下全天候陪伴用信念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壁垒用责任传递东华人的温暖与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近驻楼辅导员的一天03:00搬运防疫应急物资、协助重点人员排摸管控、耐心安抚学生情绪……这个夜晚,对于驻楼的人文学院辅导员木拉提来说,紧张又忙碌,身穿“大白”的他衣服早已湿透。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木拉提和他的许多同事一样,24小时在岗、在线,见过凌晨的楼栋、深夜的东华,与学生们一起守望相助,筑起校园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的重要屏障。“一开始也有些彷徨时间: 22-04-11 浏览次数:706
-
我校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到学校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工作中24小时待机……是他们日夜的守护。他们放下纸笔,却扛起了物资和饭箱,汗水浸透了衣衫,一趟又一趟、一车又一车……他们走下讲台,却背起了行囊,化身“大白”,逆行进入宿舍、楼宇开展驻楼工作……“保持间距,戴好口罩”,核酸检测的现场,也是他们在维护着校园的有序和平稳。夜深了,忙碌的他们在实验室、办公室里支起了行军床……他们却笑着说,“只要同学们好,再累都值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华大学教职工志愿者服务队!(“闪着金光的美丽背影”出版社蒋敏丽拍摄)面对校内外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东华大学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时间: 22-04-11 浏览次数: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