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秘书处召开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为更好地贯彻《ISO战略2030》的指示精神,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1月13日下午,ISO/TC 249秘书处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了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创新司ISO联络处处长任彦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亚美多边处处长陆烨鑫、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法规与标准处处长张庆谦,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创会副主席李振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香港浸会大会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WG3召集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赵宏,JWG1召集人、中国中时间: 22-02-17 浏览次数:236
-
我校系统两家附属医院获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四届“最美服务窗口”称号为进一步做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窗口服务保障工作,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展示医疗卫生行业窗口形象,展示中医药行业风采,根据市文明办相关要求,结合附属医院工作实际,我校附属医院于2021年底参与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寻找“最美服务窗口”活动。近期获悉本市卫生健康系统有40家单位获选,我校系统两家附属医院获此殊荣。附属曙光医院“急诊护理组”附属曙光医院急诊护理组东西两院共有护士102名,其中共产党员11名,预备党员3名。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急诊护理组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时间: 22-02-17 浏览次数:290
-
版艺学院举办留校学生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佳节将至,年味渐浓。1月24日下午,版艺学院在卓越楼506举办“体验传统民俗 国风国潮迎新春”年宵花制作活动。学院党委书记李景玉、副书记尚娅,传统文化工作坊党支部成员、辅导员及留校学生参加活动。活动由传统文化工作坊党支部书记刘长庚主持。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利用各种花卉装点节日可增添喜庆氛围,这些花卉称作年宵花。活动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冬青果、银杏叶、扭扭棒、小挂件、“福”筒、“福”娃等各种制作材料有序分类。刘长庚在开场辞中讲到,传统文化工作坊党支部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一直非常重视开展时间: 22-02-17 浏览次数:301
-
系列科研沙龙活动分层推进环建学院新年科研工作新年伊始,环建学院领导班子在分析研判学院教师结构与科研数据特征基础上,以分层推进新年学院科研工作为目标,先后举办了三期科研沙龙交流活动,主题依次围绕“省部级科研项目申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省部级科技奖项申报”,学院教师积极响应,活动由学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王丽慧教授主持。在第三期科研沙龙上,围绕科技报奖,环建学院资深教授们传承经验。建环系陈剑波教授,土木系郑七振教授、刘卫东教授分别进行了省部级科技奖项申报主题分享,结合自己的获奖经历,三位教授展现了科技创新路上“十年磨一剑”严谨求实的深时间: 22-02-17 浏览次数:257
-
追寻更优的解题方式 答好高质量发展“考题”时光匆匆,2022年正迎面而来。如果说,新时代是一位出卷人,那么每一年的年初,我们都像是刚从“期末考试”考场走出来的学生。上理工如何高质量发展?这是一道每年必考却又没有标准答案的“大题”。这些年,我们集结着全体师生校友绵绵不断的智慧和力量,在奋斗的路上追寻着更好的解题方式。我们懂得,寻找答案的过程,如萃取真金一般,需要我们内心笃定、坚忍、真切。在岁末年初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我们一同回顾总结2021年“考试”的所学、所思、所创,扎实走好“赶考”的每一步。2021解题方式一: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推动思想理论落地时间: 22-02-17 浏览次数:299
-
学校举办高教研究沙龙畅谈如何在基层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学校始终立足“战略引领、人才驱动”不动摇,1月21日,高教研究所围绕“如何在基层落实人才强校战略”这一专题,在德国文化中心举办了高教研究沙龙,校领导、二级学院、相关职能部处代表共同与会研讨。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盛春出席。高教研究所所长姚俭主持会议。人事处处长朱坚民、材化学院院长李贵生和机械学院丁晓红教授分别进行主题发言。朱坚民以“学校人才工作思考”为题,深入解读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并基于我校人才工作现状,结合调研兄弟高校相关经验提出“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的举措。李贵生以“引育并举 人才强时间: 22-02-17 浏览次数:257
-
学校开展寒假安全检查和岗位送温暖工作为切实保障寒假期间校园的安全有序运行,确保留校师生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1月24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吴坚勇,校长丁晓东,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盛春,总会计师赵明带队开展校内安全检查并慰问假期坚守工作岗位的师生员工。党(校)办、学工部、研工部、保卫处、后勤处、资产处相关负责同志陪同慰问。校领导一行首先来到十二宿舍,慰问留校学生并现场听取相关部门对留校学生假期保障工作的汇报。校领导亲切询问同学们对学习生活保障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叮嘱大家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健康管理,寒假坚持做到疫情防控“三件套”和“五还要”时间: 22-02-17 浏览次数:243
-
上理工光子芯片研究院成果登上《科学》正刊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正在被各种屏幕包围:手机、电脑、平板、电视、腕表……但这些都属于二维屏幕,即使近年来悄然兴起的裸眼3D也只是利用人们的双眼视差来“欺骗”视觉神经,让大脑以为看到的是3D图像。而且裸眼3D对观众的距离、方位、角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观众数量较多时容易出现问题。如何基于屏幕装置本身的改进,实现真正的三维立体显示?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顾敏院士团队联合浙江大学邱建荣教授团队和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博士团队在纳米材料全息显示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在无色透明的玻璃内部实现带隙可控的三维(3D)半时间: 22-02-17 浏览次数:272
-
吴坚勇一行走访杰出校友秦健企业1月20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吴坚勇带领党(校)办、跨学科创新研究院、校友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赴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拜访我校杰出校友秦健。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秦健,党委委员、副总裁杨勤勇,上海和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方广清等率集团公司人员热情接待。秦健对吴坚勇等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陪同参观了联和投资企业展厅,从信息产业、能源、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现代服务等领域深入地介绍了企业投资项目和发展领域。双方对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交流和深入讨论。秦健表示,希望未来在机器时间: 22-02-17 浏览次数:307
-
华东师大科学家拍出“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 让更多人走进“国虫”蟋蟀的世界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祝清团队拍摄的名为《天籁之音——蟋蟀》的科普微电影,以科研与文化深度融合的独特视角、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和巧妙的镜头语言,获得了国家科技部、中科院联合颁发的“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荣誉。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何祝清博士《天籁之音——蟋蟀》科普微电影通过观看这部4分43秒的微电影,很多观众第一次走近蟋蟀的微世界,也因此产生了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该科普微视频虽名为《天籁之音——蟋蟀》,却不仅仅讲述蟋蟀的鸣声。微视频分为蟋蟀采集、科研、文化三个板块,通过光影呈现,观众时间: 22-02-17 浏览次数: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