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朵老师”和一个“充满爱的学校”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在情感教育课上倾听学生的发言。 本报记者 赖鑫琳 摄上午进校时间,淡水路上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门口,校长吴蓉瑾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迎接学生。“云朵妈妈好!”“云朵老师好!”“云校长早呀!”背着书包的学生娃争着唤她,叽叽喳喳。这个称呼怎么传开的?有人说,可能是学校开始做信息化建设以后,开办了“云课堂”,开发的“云手表”,久而久之,大家爱这么叫。可小朋友们却说,“不是的,因为她像云朵一样温柔,爱着我们,爱着学校。”饱含着对学校的深情、对学生的真情、对教育事业的热情,这位“时间: 21-09-16 浏览次数:618
-
用爱的教育传递红色火种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红喇叭”社团的小讲解员们与吴蓉瑾互动。本报记者 孟歆迪摄/光明图片她扎根基础教育27年,组建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16年来培养千名小讲解员童音讲党史;她倡导情感教育,探索研发情感教育课程,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她坚持推动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乡村学校,担任市郊乡村学校校长3年,将其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吴蓉瑾,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当你走近她,感受到的时间: 21-09-16 浏览次数:666
-
为孩子播种红色初心和爱9月3日,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人物小传吴蓉瑾,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时代楷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发起成立了专门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小学生讲解员社团,将爱党爱国的红色种子播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从教27年来,吴蓉瑾扎根基础教育,倡导情感教育,在全国率先提出“云课堂”教学模式。她将自己对学生的真情、对教育事业的热情,转化为一项项具体的行动,实践着她的教育梦想。在上海,孩子们称她为“云朵妈妈”。她组建了全国第一时间: 21-09-16 浏览次数:657
-
上海有位“铁人校长”在上海,有这样一位公办小学校长——她每天大约晚上10点下班,每周末会在红色场馆全程观看学生讲解员的解说,坚持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学。她的学生一天不见到她,就会问“你去哪里了”,毕业后仍会与她保持联系,叛逆期学生的家长会请她帮忙开导孩子……她叫吴蓉瑾,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校长。很多人问吴蓉瑾:“一天到晚在学校累不累?不用照顾家里吗?”她回答:“我爱人每天下班来学校接我,我们一起到晚上10点左右手拉手回家,很幸福;我每周都坚持开车两个小时送孩子去松江上学,与他谈心、聊天,母子关系也很和谐。”与其说每时间: 21-09-16 浏览次数:533
-
“在这里我看见一个多彩的中国”一件件精美的服饰,淡雅的纹样、精美的盘扣、细致的剪裁,引得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这是近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上的一幕。此次“民族同心、编织中华——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吸引了众多当地民众前往观展,感受中国民族服装的魅力。展览从中国历史讲起,如同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带领观众开始一趟中国纺织品与服装演变视觉之旅。精美的民族服饰和配件配以大量图片和影像资料,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经济发展和社会演进,让阿根廷民众在领略中国民族服饰风采的同时,感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体验中华民族时间: 21-09-13 浏览次数:656
-
为伟大时代书写壮丽篇章核心阅读史诗源于历史,艺术源于生活。生逢伟大时代,要有与之匹配的艺术表达为伟大时代书写壮丽篇章,需要文艺工作者更加自信、更加生动地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激发艺术创新创造的活力为伟大时代书写壮丽篇章,需要文艺工作者更加自信、更加生动地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激发艺术创新创造的活力。近年来,我有幸作为总撰稿,参加国家重大文艺演出的创作工作,在此期间,我深受教育、获益良多。我们努力用艺术的语言呈现和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时间: 21-09-09 浏览次数:417
-
对实事评议 让群众满意实事办得怎么样?群众现场看进展、评成效。为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办理,武汉市组建“群众评议团”,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走访调研、集中评议、实时监督。群众评议团成员从全市106名报名者中遴选,最终确定30人。从7月下旬开始,群众评议团采取实地看、现场问、座谈议、即时评的方式,对市级重点实事项目加强过程监督和成效检验,有力推进了重点实事项目的开展。现场评议 实地调研9月2日,在汉阳区五里墩街五墨里社区杨家东湾小区,群众评议员正在实地调研“推进万户老旧小区居民天然气竣工通气”实事项目。这是今年7月以来,武汉市群众评议团的时间: 21-09-08 浏览次数:533
-
上海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上海海派文化中红色文化的特点海派文化由于“红色基因”的注入,从而形成了红色文化。由于红色文化的出现,丰富了海派文化的内涵。使原先比较单纯地汇入西方先进的科技、别样的艺术和工业革命成果等要素,结合本土文化。熔铸成偏重于实用的器物文化和商业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海派文化。由于红色基因的注入,红色文化则着重体现的是政治制度、精神层面、意识形态方面海派文化的兼容并蓄。上海是各种先进思想的传播高地中国的红色文化是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伴随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出来的的极具中时间: 21-09-01 浏览次数:1305
-
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基地介绍中共“四大”纪念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绿地公园内,建筑面积为3180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序厅、主展厅、影视厅和副展厅等组成。中共“四大”原址在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当年的房屋已于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战火。2006年,虹口区在多伦路215号建立了186平方米的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而异地重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一方面将弥补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规模较小的遗憾,另一方面还将弥补建国前在国内召开的6次代表大会唯有“四大”没有建立正式纪时间: 21-09-01 浏览次数:1174
-
红色文化,革命地标之上海篇上海,简称“沪”,位于中国东部,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与江浙两省相接。上海下辖16个区,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渔民制作的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房屋建于1920年夏秋之际,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的石库门式样建筑,坐北朝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时间: 21-08-30 浏览次数:1009